音视频(AV)分发领域的格局正在快速迭代,背后的核心推手,是市场对高质量、低延迟、高可扩展解决方案的需求越来越迫切。而在 IP 化音视频(AV-over-IP)这个赛道里,IPMX(互联网协议媒体体验) 已经成为关键协议 —— 它凭着稳健又灵活的标准,刚好能满足专业音视频(Pro AV)行业的各种复杂需求。值得一提的是,IPMX 是基于 SMPTE ST 2110 标准搭建的:这个标准最初是为广电行业设计的,而且已经广泛落地,现在经过适配,也能满足专业音视频领域的特殊要求了。
一、IPMX 的发展历程
IPMX 是由视频服务论坛(VSF) 和IP 媒体解决方案联盟(AIMS) 一起开发的,核心目标很明确:解决现有 AV-over-IP 方案的短板,同时把互操作性、可扩展性和灵活性提上来。
之前行业里用的私有协议,虽然能满足一些特定需求,但有两个大麻烦:一是容易被 “厂商锁定”(vendor lock-in)—— 一旦用了某家的协议,后续换设备、扩系统都得受限于这家;二是很难和其他品牌的系统集成。正是看到了这个痛点,VSF 和 AIMS 联盟才决定搞一套统一标准,用开放式、标准化的思路,既保证高性能,又能兼容不同设备。
IPMX 刚起步的时候,大量借鉴了 SMPTE ST 2110 协议套件 —— 这套协议在广电行业早就用熟了,主要用来在 IP 网络上传输无压缩的同步视频、音频和元数据。但要用到专业音视频场景,IPMX 还得做针对性优化,解决行业的独特需求,具体改了这些地方:
1. 支持异步媒体的 “即插即用”:不用手动配参数,设备接上就能用;
2. 降低网络复杂度和成本:提供了可选的 PTP 精确时间同步机制,不是所有场景都必须用,灵活控制成本;
3. 加了安全功能:集成了 HDCP(高带宽数字内容保护)和 PEP(隐私加密协议),防止内容泄露或盗版;
4. 简化对接:不少新增特性还让它能更轻松地对接主流的 HDMI 媒体源和显示器,不用额外加复杂的转接设备。
现在 IPMX 还在持续升级,最近新增的功能又把它的能力拉满了:
1. 编解码器灵活选:IPMX 既能传无压缩视频,也能传压缩视频。目前主流用的是 JPEG XS 编解码器,不过要是需要更高压缩比的,其他编解码器也能兼容。这种灵活性特别实用 —— 比如有些场景网络带宽不够,选高压缩比的编解码器就能解决问题;
2. 内容安全有保障:之前专业音视频领域不用 AV-over-IP,很大一个原因是担心内容不安全。现在最新的 IPMX 规范里,HDCP 和 PEP 都能支持了,就算是受版权保护的内容(比如电影、付费课程)或者私密内容(比如企业内部视频),在 IP 网络上传也不用担心泄露,而且画质不会受影响;
3. 精准同步可选项:IPMX 里有个可选的 PTP(精确时间协议)同步功能。像视频墙这种需要多块屏幕严丝合缝对齐的场景,或者现场演出这种对画面、声音同步要求极高的场景,这个功能就特别关键;
4. USB 控制要标准化了:接下来 IPMX 会完成 USB 支持的标准化,到时候就能通过 IP 直接控制远程设备 —— 比如 KVM(键盘、视频、鼠标)设备。这一下能拓展不少场景,比如控制室里远程操作服务器、教室里老师远程控制演示设备、企业里 IT 人员远程维护终端,都能用得上。
二、IPMX 相较于竞品协议的优势
“IPMX 既能传无压缩视频流,也能传压缩视频流,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,在画质和带宽占用之间找一个最合适的平衡点。”
在 AV-over-IP 协议里,IPMX 能成为专业音视频场景的首选,靠的就是这几个实打实的优势 —— 尤其是对那些看重 “设备能互通”“系统能扩规模” 的需求来说,简直是量身定制:
1. 开放式标准,彻底摆脱厂商锁定
和那些只能用某家设备的私有协议不一样,IPMX 是开放式规范 —— 不管你买的是 A 品牌的编码器,还是 B 品牌的解码器,只要都支持 IPMX,就能无缝对接。这不仅不用怕被一家厂商 “绑死”,而且设计系统的时候也更灵活,不用围着单一厂商的生态转。
2. 基于标准 IP,扩规模超轻松
IPMX 是搭在标准 IP 网络上的,从小型部署(比如一个小会议室的两三块屏幕)到大型分布式系统(比如一个园区里几十块数字标牌、上百个会议室的视频会议),都能轻松 hold 住。这和另外两种方案比起来优势很明显:
- 点对点传输:距离有限制,而且能连的设备数量也少;
固定带宽方案:只能传特定格式的视频,换个分辨率或者帧率就不行了。
3. 低延迟设计,实时场景放心用
IPMX 专门针对 “低延迟” 做了优化 —— 这对实时场景来说太重要了,比如现场演出(画面和声音不能有延迟,不然观众看着别扭)、医学影像(医生看实时扫描画面,延迟一秒都可能影响判断)、互动展项(观众操作后画面得马上有反应)。
具体延迟有多低?
- 传无压缩视频:延迟大概就 “一两行视频帧” 的时间,几乎感觉不到;
传 JPEG XS 格式的视觉无损压缩视频:延迟也只有 “数十行视频帧” 的量级,完全能满足实时需求。
4. 画质和带宽,不用被迫二选一
IPMX 支持无压缩和压缩两种视频流 —— 要是你对画质要求极高(比如医疗影像、广播级直播),就用无压缩;要是带宽有限(比如远程办公的视频会议、园区里的数字标牌),就用压缩的,而且压缩后画质损失几乎看不出来。
但有些其他协议就不行,要么只能传无压缩(费带宽),要么只能传低画质的压缩视频(体验差),用户只能被迫妥协。
5. 优化网络资源,高密度场景更省钱
IPMX 用了 IP 组播(multicast)传输 —— 简单说就是 “一条流能同时发给多个设备”,不用给每个设备单独发一条流。比如一个会议室里有 10 块屏幕要播同一个视频,用 IPMX 只需要传 1 条流,而不是 10 条流,能省不少带宽。
这种优势在高密度场景里特别突出,比如大型会议中心(几十块屏幕同时播会场画面)、控制室(上百个终端看同一个监控画面),能大大降低对网络设备的要求,省下来的成本很可观。
6. 安全 + 即插即用,运维更省心
- 安全方面:IPMX 里集成了 HDCP 和 PEP—— 传受版权保护的内容(比如电影放映)用 HDCP,传私密内容(比如企业内部会议)用 PEP,双重保障;
即插即用方面:它基于 NMOS(网络媒体开放规范)做的 —— 设备一上电,它的功能(比如能传什么格式的视频、有几个接口)就会自动同步给全网的设备,不用工程师手动一个个配 I/O 参数,省了好多运维时间。而且 NMOS 还能做身份认证(防止非法设备接入)、访问控制(谁能操作哪个设备)、控制信令加密(防止控制指令被篡改),安全性拉满。
不同场景的 IPMX 应用实例
现场活动制作(比如演唱会、体育赛事直播)
自适应芯片会用到符合 IPMX 标准的视频处理系统里,用来传低延迟、高质量的视频流。FPGA 的实时处理能力很强,就算是 4K 甚至 8K 视频,也能实时处理,保证画面和声音同步,而且画质能达到广播级 —— 观众在现场看,或者在电视上看直播,都不会有卡顿、延迟的问题。企业场景(比如大型园区、跨国公司)
基于 AMD FPGA 的 IPMX 方案,能在整个园区里无缝传视频 —— 比如一楼大厅的数字标牌播企业宣传片,二楼会议室的视频会议和总部连线,三楼培训室的远程课程直播,都能用同一套 IPMX 系统搞定。低延迟保证了视频会议不会 “你说你的,我说我的”,高质量保证了培训视频里的文字、图表都看得清清楚楚。医疗场景(比如远程手术、远程会诊)
基于 AMD 硬件的 IPMX 方案,能实时传高分辨率的医学影像(比如 CT 扫描、手术显微镜画面)。对远程手术来说,医生在千里之外操作机器人,影像延迟一秒都可能出问题;对远程会诊来说,专家要看清病灶的细节,画质不能糊。而且 PEP 加密能保证患者的影像数据不泄露,符合医疗行业的隐私要求。
四、塑造 IP 化音视频的未来
IPMX 现在已经成了 IP 化音视频(AV-over-IP)未来的核心玩家 —— 它的稳健(不容易出故障)、互通(不同设备能一起用)、可扩展(能从小系统扩成大系统),刚好踩中了专业音视频市场的需求点。而且 IPMX 还在持续升级:支持的编解码器越来越多(从无压缩到高压缩比都覆盖),安全功能越来越全(HDCP、PEP 双加密),能适配的场景也越来越广 —— 对音视频设备厂商来说,选 IPMX 做产品,相当于 “一次开发,多场景复用”,性价比很高。在 IPMX 落地的过程中,AMD 的 FPGA 和 SoC 功不可没 —— 它们的灵活性(能适配不同需求)、处理能力(能扛住 4K/8K 的实时处理)、集成度(能把多个功能集成到一个芯片里),让厂商能快速做出有竞争力的 IPMX 产品。
随着专业音视频行业的发展,比如 8K 视频、元宇宙互动这些新场景的出现,IPMX 的作用会越来越大。而有了 AMD 的技术,还有 Nextera Video、Adeas 的 IP 核支持,IPMX 肯定能引领 AV-over-IP 的变革,成为行业里的 “通用语言”。
伟乐科技IP分布式音视频系统解决方案完全采用了IPMX开放标准,对于传统的集中式架构而提出的统一化的音视频传输、处理、调度和显示方案,帮助用户可视化、统一化的管理和控制原先各自独立的子系统。
如需了解详情,请登录伟乐科技官方网站 www.wellav.cn 查看更多关于AV-over-IP及IPMX的 相关信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