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果专业音视频(ProAV)行业沿着当前的路一直走下去,会发生什么?
如果厂商还在执着于用专有技术造产品,又会怎样?
要是行业的底层技术停滞不前、不敢突破边界,基于 IP 的音视频传输(AV-over-IP)会陷入僵局吗?内容呈现又会错失多少可能?
ProAV 行业正站在一个关键的 “岔路口”。此刻选的方向,将直接决定它未来的走向。今天我们就来好好聊聊这些绕不开的问题。
一条走不通的 “老路”:困在专有生态的 “围墙花园” 里
要是 ProAV 行业继续沿着现在的轨迹走 —— 被专有解决方案牢牢主导,那风险可不小。
专有生态这东西,看似能给用户 “专属服务”,实则建了一座座 “围墙花园”:用户一旦踏进去,就像被 “圈养” 了 —— 设备只能在同一品牌的生态内工作,跨品牌就 “水土不服”。这种封闭系统把 “灵活性” 关在了门外,还会掐灭创新的火苗:用户想换个品牌?得把整套设备全换掉;新技术出来了?旧设备跟不上,只能再掏钱买同品牌的新品。
更要命的是,这种 “互不兼容” 会扼杀竞争。没有比拼,技术就懒得 “进步”,市场自然慢得像蜗牛爬。打个比方:就像你买了某品牌的手机,发现只能用它家的充电器、耳机甚至手机壳,换个牌子就得 “全套翻新”—— 这既费钱又闹心,ProAV 行业的用户现在正面临这一模一样的困境。
专有技术的 “副作用”:让行业变成 “碎片化战场”
厂商一门心思搞专有技术,本质上是 “控场” 优先、“协作” 靠后。这直接把市场拆成了一堆 “碎片”:A 品牌的摄像头认不出 B 品牌的显示器,C 品牌的控制器连不上 D 品牌的调音台 —— 不同设备之间根本 “聊不到一块儿去”。
对用户来说,这意味着 “选择困难 + 成本暴增” 双重打击。比如一家企业买了某品牌的专有会议系统,过两年想升级 4K 画质,要么花大价钱买同品牌的 4K 设备(哪怕性价比更低),要么砸掉旧系统全换新 —— 这笔钱花得比 “冤大头” 还冤。而且设备整合起来又复杂又费劲,原本该高效的音视频方案,反而成了 “拖后腿的累赘”。
技术停滞的代价:AV 技术会 “原地生锈”
要是 ProAV 的底层技术一直不进化,那 “突破可能” 就成了空话。
先说说基于 IP 的音视频传输(AV-over-IP)—— 这可是行业的 “未来核心”,但如果被专有技术捆住手脚,它的潜力根本发挥不出来。没有创新驱动,画质难有飞跃(比如卡在 1080P 迈不进 4K/8K),功能也会固化(比如多机位切换还得靠人工,做不到智能联动),用户体验更是 “十年如一日” 的平淡。
内容呈现也会跟着 “降级”:演唱会的实时特效跟不上节奏,企业远程会议总卡顿、看不清细节,展馆的沉浸式投影 “假得出戏”—— 这些本该靠新技术升级的体验,都会因为技术停滞而错失机会。
破局关键:拥抱 IPMX,打开 “互操作” 的大门
破解这些难题的钥匙,藏在 “互操作性” 里 —— 而IPMX(互联网协议媒体体验) 就是这把钥匙的 “标准款”。
IPMX 是由 AIMS 联盟(IP 媒体解决方案联盟)搞出来的,它没凭空造技术,而是 “借” 了广播行业已经验证过的 “成熟心法”(比如 SMPTE ST 2110 传输标准、NMOS 设备管理协议),专门适配 ProAV 的需求。简单说,它就像给所有音视频设备定了一套 “通用普通话”—— 不管是 A 品牌的摄像头、B 品牌的显示器,还是 C 品牌的控制器,只要支持 IPMX,就能 “无缝聊天”,再也不用靠额外的 “翻译器”(转换器)搭桥了。
互操作的 “甜蜜果实”:市场活了,用户爽了
用 IPMX 这类开放标准,好处能堆成山:
对厂商来说,不用再死磕 “怎么圈住用户”,而是比拼 “怎么把产品做得更好”—— 比如谁的摄像头画质更清晰、谁的控制器操作更简单、谁的传输延迟更低。竞争一激烈,创新自然 “冒尖”,市场也就从 “一潭死水” 变成 “活水”。
对用户来说,“选择权” 终于回到自己手里:想换摄像头?不用换显示器;想升级 4K?旧设备能兼容,只换核心部件就行。而且 IPMX 能实现亚毫秒级的低延迟(比眨一下眼还快)和 4K/8K 的高画质传输,不管是搭大型演唱会的音视频系统,还是做企业的远程协作平台,都能 “又稳又好”,还能跟着技术升级慢慢扩展 —— 简直是 “一次投入,长期省心”。
企业们的 “行动派”:用 IPMX 押注未来
伟乐科技,我们早就认准了这个方向。我们基于 IPMX 做的产品,比如 IPMX 4K 超高清编解码器、可视化统一管控平台,就是想给用户提供 “灵活不僵、能扩能升、性能能打” 的 AV-over-IP 方案 —— 说白了,就是让设备 “听话又好用”,不让用户被生态绑架。
而在伟乐,这个愿景更是驱动我们往前走的核心。我们盼着有一天,IPMX 能成为 ProAV 行业的 “通用标准”,所有设备都能无缝衔接;到那时,厂商们比拼的是 “谁能把技术边界推得更远”,而不是 “谁的围墙建得更高”。
未来的样子:开放的 AV 世界,体验为王
往前看,我们脑海里的 ProAV 未来是这样的:
没有 “围墙花园”,只有 “开放广场”—— 摄像头、显示器、控制器不分品牌,插上网线就能组队干活;
技术不再 “躺平”,而是 “狂奔”—— 比如 AI 能自动适配音视频参数,多场景能一键切换,沉浸式体验能真假难辨;
用户不用再当 “冤大头”,而是 “体验家”—— 花合理的钱,就能搭出符合自己需求的系统,还能跟着技术迭代慢慢升级。
选对路,未来才亮堂
ProAV 行业现在就站在 “门槛上”:一边是专有技术的 “窄路”,越走越挤、越走越慢;另一边是 IPMX 开放标准的 “宽路”,越走越活、越走越远。
能不能跳出专有生态的局限,把市场变得更热闹、更贴心、更懂用户,全看我们敢不敢创新、愿不愿开放。在伟乐,我们已经准备好了 —— 我们兴奋于这个未来的可能性,也想在塑造未来的路上出一份力。
所以,也想邀请行业里的同行们一起走这条路:别再困在 “围墙” 里了,一起用开放的技术、创新的产品,给用户造出更酷的音视频体验。毕竟,技术的终极意义,从来都是 “让体验更出色”,而不是 “让用户更依赖”。